6月10日,由石家庄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正定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暨“多彩石家庄·非遗购物节”主会场活动将在石家庄市正定县举行。
连续两天推出的“石有五好”系列中“石有好物”非遗市集和“石有好味”非遗老字号美食节,让广大网友对石家庄本地的好物、好味有了进一步了解,更让大家期待接下来的特色非遗。
今天,向大家推出的是“石有五好”系列之“文脉看正定·非遗耀古城——石有好戏”传统戏剧、曲艺展演。活动当天,全市最具本地特色的传统戏剧、曲艺类非遗项目将集中进行展演,以经典戏剧选段和曲艺短篇说唱为主。石家庄丝弦、评剧、河北梆子、坠子戏、晋剧……各种非遗剧种的集中亮相,定能让广大戏迷大饱眼福。下面,跟随小编一起看看本次“石有好戏”传统戏剧、曲艺展演上有哪些精彩内容吧!
(相关资料图)
石家庄市直:石家庄丝弦
石家庄丝弦是河北省的古老剧种之一,也是全国稀有、石家庄独有的戏曲声腔剧种。丝弦剧种起源于明代,迄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在它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以石家庄地区为中心,并融入了晋、冀、豫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内涵。剧种共分五路,即东、西、南、北、中,其中又以石家庄丝弦(石家庄丝弦为中路)影响最大,区域最广。
石家庄市直:评剧
评剧是我国近百年来成长较快、流布较广、影响较大的地方剧种之一。源于河北省唐山地区,流行于河北、京、津及华北、东北各省。评剧的表演朴实自然,姿态优美,以唱功见长,韵味醇厚,吐字清楚,唱词通俗易懂,演唱明白如诉,曲调流畅自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厚实的传统积淀。
石家庄市直: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是我国梆子声腔中一支重要的代表性剧种。在生成和发展史上,曾出现三大流派:直隶老派、山陕派及直隶新派。目前主要流行于河北、北京、天津及山东、东北的部分地区。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始建于1963年,多年来创作、排演各类剧目近百台。剧团长期坚持送戏下乡,足迹遍及京津冀城乡各地,广大观众亲切地称之为“农民剧团”。
石家庄市井陉县:晋剧
井陉晋剧主要流传于石家庄市西30公里的千年古县——井陉县。19世纪中叶,晋剧传入井陉,到20世纪初,全县已形成村村有戏楼、山西梆子不离口的局面。全县农村有近200个晋剧戏班,并且每个戏班都有它的承传谱系。例如:核桃园谱系、南障城谱系、常坪谱系、井陉晋剧团谱系等,可谓世代相传、源远流长,距今已有将近200年的历史。
石家庄市深泽县:坠子戏
深泽坠子戏又称北方坠子(20世纪90年代流行此名)、化妆坠子(多用于发展初期),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末期,是随着坠子书艺人段秀英带领一对姊妹花女儿落户深泽而在深泽萌芽、逐渐发展衍变并盛行的地方剧种。其唱腔独特,以真声唱字,口齿清楚,通俗易懂,优美动听。其主奏乐器坠胡,多用顿弓、滑奏等手法,音色悠扬动听,表现力极为丰富,那畅快淋漓的大过门为深泽坠子一绝,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石家庄高邑县:乱弹(南岩乱弹)
乱弹是流传在冀中南一带的传统地方剧种之一。南岩乱弹是河北乱弹的正宗流派,保留清代乱弹原有的唱腔和板式。南岩乱弹记载最早的是清咸丰年间由菅玉柱、菅玉堂兄弟(西南岩村人)创办的天兴奎科班。南岩乱弹是一个多声腔剧种,唱腔以板腔体为主,辅以曲牌体。旋律悠扬多变,唱腔豪迈,优美动听。
石家庄市藁城区:北周卦乱弹
藁城北周卦乱弹是民间戏曲稀有剧种之一,北周卦村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乱弹之乡。这里的乱,不是杂乱,乃指弹拨的技法和频率。乱弹主要剧目有《棋盘会》《銮天带》《走马荐诸葛》《岳飞传》《烈火扬州》《文天祥》《刘海砍樵》等不下200出,多为袍带戏。
石家庄市赞皇县:赞皇丝弦。张彦杰摄
赞皇丝弦与石家庄丝弦同根同源,民间俗称弦子腔、弦腔、小鼓腔、女儿腔等,由元明时的弦索腔演变而来。明末清初时,丝弦戏已流行于石家庄地区。乾隆年间,丝弦戏曾进京献艺,此后,丝弦便盛行开来,分为东西南北中五路,石家庄地区丝弦称为中路丝弦。新中国成立后,中路丝弦以太行四红最为著名,即“获鹿红”王振全、“平山红”封广亭、“正定红”刘魁显、“赵州红”何凤祥。
石家庄市晋州:郭家庄东路丝弦
晋州市郭家庄东路丝弦起始于清朝末年光绪年间,由本村张洛表提议和本村大户郭洛仿组建了东路丝弦子弟班。丝弦又称弦子腔,以石家庄地区为中心,分为东、西、南、北、中五路腔派。晋州市郭家庄东路丝弦是石家庄丝弦流传在晋州市城南的一个分支。郭家庄东路丝弦,除在本村及周边各村演出外,还去无极、藁城、辛集、赵县、栾城、宁晋等周边各县市农村演出,深受人们的喜爱。
石家庄市平山县:秧歌戏(西调秧歌)。董新华摄
西调秧歌是平山大地上土生土长的一朵戏曲艺术奇葩,是由民间串街秧歌、秧歌舞等脱胎发展而成的。因此,它的最大特点是通俗易懂、唱腔委婉动听、唱词长短不一、方言土调浓郁。“七唱八打九松闲”“小袄套大衫,外加一坎肩,一唱门对门,二唱打地摊,行头自己做,人称包袱班”,是有关西调秧歌的记载和写照。其剧目多半为农村的生活琐事、民间故事和家长里短的轶闻趣事,也有一部分朝廷戏。
石家庄市行唐县:行唐杨村秧歌
行唐杨村秧歌是流传于行唐县杨村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民间戏曲,又称北路调秧歌。主要传统剧目有《打经堂》《双红大上坟》《丁郎寻父》《花墙会》《刘玉兰赶会》等,比较完整的剧目近三十出。其内容多倡导忠孝节义,切合生活实际,浅显易懂,带有极浓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
石家庄市正定县:常山坠子戏
常山坠子戏始称“化妆坠子”,以曲艺坠子的曲调为基础,吸收京剧、豫剧的一些表演方法,有单唱、对口唱、多人分唱,唱腔流畅婉转,词句通俗易懂,为群众喜闻乐见,流传很广,后经河南南乐县坠剧艺人的传播来到正定,吸收河北梆子等地方戏曲的特点形成了具有北方特点的坠剧表演形式,深受广大群众和戏迷们的欢迎和喜爱。
石家庄市赵县:赵县梅花调
赵县梅花调俗称鼓碰弦,是流传在赵县一带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大约兴起于元代,传统曲目《窦娥冤》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很强的地域性。赵县梅花调在农村一般是农闲时盛行或集市、庙会、打地摊说棚书,有的也到城市唱茶馆,大都是单口说唱,可一人多角,也可对唱、轮唱、接唱、同声,音乐清脆,声调优美动听,委婉激昂。
正定古城夜景。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瑰玮灿烂的正定古城,古色古香的建筑,与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交相辉映,这个美好的初夏周末,游古城、赏非遗、购非遗、品美食,感受古城古韵,探寻千年历史印记。
6月10日,欢迎大家打卡——“古城古韵·自在正定”,体验石家庄非遗的独特魅力。
标签: